1)第六卷 尾声(4)_巴塞丽莎的复国日记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赎罪券是教会中颇有争议的一个话题,因此格里高利尤为谨慎地对待。他用魔法返回远在科隆的大教堂,在面前铺开了一叠厚厚的纸。

  “在《马太福音》第四章第十七节,当神说‘你们应当悔改’时,他的意愿是希望信徒们毕生致力于悔改。”

  “不应当将‘悔改’一词理解为忏悔仪式,即教士主持下的告解和补赎。

  “但它也并非仅仅意味着内心忏悔,若无各种外部的苦行,亦无效能。”

  “赎罪罚应与自恨、即真正的内心忏悔同步进行,直到进入天国。”

  他把羽毛笔在墨水盒中蘸了蘸,同时盯着眼前的那一叠纸,聚精会神地思索着。

  “不充分的虔诚和爱必然使临终之人感到无比恐惧,而且爱愈少,恐惧愈大。”

  “这种惊惧或恐怖,足以构成炼狱的惩罚,因为这是濒临绝望的恐惧。”

  “因此,地狱、炼狱和天堂的区别,似乎就是绝望、恐惧和得救的信念。”

  ……

  ……

  思绪繁杂,而灵感也一点一滴地溢出。夜已加深,格里高利点起蜡烛,在教会中写着或许是破天荒的言论:

  “要离开这样的先知:他们向教徒鼓吹‘平安,平安’,实际上并没有平安。”

  “要离开这样的先知:向教徒宣扬‘十字架、十字架’,而自己不背十字架。”

  “不用理性来消除信徒的疑虑和争端,而仅凭权威压制,那就只能使教会和教士成为敌人的笑柄,而使广大信徒感到痛心。”

  “唯有经历各种苦难,而不是虚假的平安担保,才能有把握进入天国。”

  最后一条论纲写完,格里高利清点了一下,一共有九十五条。他起身,将这叠纸小心地收入怀中,然后清扫了一下桌台。

  “走吧。”他淡淡地对来到门外的教士说道,“该去见见那名远道而来的红衣主教了。”

  那教堂门外挤满了人,一个个衣着华丽,不是贵族,就是商人。格里高利摇了摇头,示意跟来的其他教士们留在原地,自己一个人独身挤入人群之中。

  “我确实地告诉你们,富有的人进入天国会很困难。”

  他高声说道。那群人扭过头,看到一个穿着粗布衣的家伙挤在他们中间,不由得脸露嫌弃之色。而格里高利却进一步扬高了声音:

  “我再告诉你们:骆驼穿过针眼,比富有的人进入神的国更加容易。”

  “你在胡说八道些什么!”一名贵族的侍从抓着他就往外推,“就算要耍酒疯,也不要来这神圣的教会!”

  “——《马太福音》第十九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。”

  格里高利淡淡地说完,身子却已经被推出了人群。有一半的人不屑地扭过头去,另有一半的人看猴子一样看着他,捂嘴发出‘嗤嗤”的笑声。

  “不要吵闹!不要拥挤!”一名教士在教堂门口大声吆喝着,“先把金币和银币准备好。数量充足,人人有份!”

  格里高利的身体消失在原地,尔后,又出现在了那名教士的身边。他二话不说,一抬手,就把摆在教士前面的摊位掀翻了,钱箱里的金币和银币滚了一地。

  “你在干什么!”那教士愤怒地扭过头,可当看清格里高利的脸时,他一下子就愣住了。

  却见格里高利淡淡地说道:“‘我的殿将被称为祷告的神殿’,而你们却使它成为贼窝了。”

  这是《马太福音》的第二十一章,记载着神子进入白冷城的圣殿,把在圣殿里做买卖的人都驱逐出去的事情。排队的人不懂,那名教士却听的冷汗直冒。

  “格里高利大人,请稍等一下。”他低头对格里高利说道,“我去向红衣主教报告大人您的来访。”

  “我此次前来是为探讨赎罪卷的合理性。”格里高利说道,“希望他不吝赐教。”

  那名教士再度点了下头,然后躬着身子退进了教会里。

  教会里点满了熏香,烟雾缭乱。一名身披红袍的教士正座在大殿之中,悠悠地品着茶水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ohm.org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